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那时有人在简易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多难兴邦!

转眼三年,居然是一片歌舞生平。川地报纸封面上有跳跃的孩童,大标题醒目地呻吟着:新汶川三岁了。电视里有文艺演出,直说好山好水好地方。还有人在现场目击这样的场景,当地导游指着远处说:当年我们家就在那里,我兄弟什么就埋在下面。说完,继续平静地给来参加三周年纪念的人们介绍四周的新景点,仿佛在说别人的事情,仿佛一切与自己无关。

我并非要继续哭天喊地山河呜咽,只是觉得一切过于突然。当然,我们的部门和机构,是特别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把灾难变成政绩,把悲痛和善举都变成自己的GDP,这当中诸多流程有关官员和部门早已驾轻就熟,和一些媒体包括诸多托儿的配合也已形成了流水化的操作。但在今年,在这一天,忽然一切过往都变得云淡风轻,仿佛我们未曾经历过那场致命的颤抖,其间又未曾发生过豆腐渣校园之类的人祸,彷佛我们只是平地起高楼,大建新汶川,彷佛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只是经历了一次迁徙而未曾站在生命的悬崖边。

会有人说,你难道希望三年后我们还是两眼泪水吗?为什么不能有欢笑和希望呢?为什么不能有两眼泪水,有泪水说明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不是不能有欢笑,更不是不能有希望,但这种粉饰太平强颜欢笑装腔作势就有希望了吗?有人在博客中留言,不要再消费灾难。有人说,不要再拿他们的血来浇灌自己的顶戴和前途。最让人胆寒和心寒的是,这样的情绪和举动,今年居然成为了主流,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

我所敬佩的一家上海本地媒体,曾经在一次美国矿难后,花一个整版刊登奥巴马的悼词,其中相当的篇幅,是所有遇难矿工的名字,是全名。而美国人祭奠911的方式,是默默放一下一支花,更高层面,是一个一个,不厌其烦地、庄重地念出遇难者的名字,他们有一个准则,死者为大。但在我们这边,级别决定一切。所有的举动不是为了祭奠逝者或者鼓舞生者,而是为了成为那些在位之人的功名册荣誉证,日后好以此邀功请赏以便仕途顺畅。

人家讲以人为本,是具体的,不分高低贵贱之人。我们也说以人为本,是讲位子上的官人。前面若无官,后面便不讲人,小事如此,汶川三周年这样的事更是如此。别指望这帮体制内既得利益者能够有所畏惧,他们只有贪婪,因为越是这样的机会,他们能够博取的政治成本越丰厚。

多难兴邦,在那之后的三年呢?房价高到买不起,学校贵到上不起,医院黑道治不起,墓地狠到死不起。震颤带来的损害和伤口可以重建可以愈合,百姓心头的危机谁来安抚和平息?各种离奇而又确实发生的事情接连不断,生活中需要的必需品几乎没有可以信赖的选择。一震三年,我们忘却得如此迅速,而对牟取暴利抢富于民的勾当却越来越明目张胆。多难真能兴邦吗?其实我们生活中发生的这些事,包括刚刚被判死刑的那个父亲,我们生活各种灾难从未停止,但到底兴了哪些人呢?是那些老婆儿子乃至孙子都已经拿着外国护照的人吗?

这是个欢歌笑语举杯共饮的512,已经有了董卿,就差哪首《难忘今宵》,我们活生生将一个灾难纪念日变成春晚。为了忘却,所以背叛。

话题:



0

推荐

王勇

王勇

28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文章